課題研究促“教”,科學探究助“學”
——記高中部2017年深圳市中小學生探究性小課題結題評審活動
2018年12月,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隆重舉行2017年深圳市中小學生探究性小課題結題報告會。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葉文梓院長、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李庚靖主任、李敏博士等11位專家、學者蒞臨實驗高中部參加小課題結題鑒定評審活動。程學軍部主任代表學校對專家們的蒞臨和評審指導表示歡迎和感謝。集團教育教學部田國生、李健主任,高中部田祚鵬、楊文艷、鮑方遒主任,光明部彭修和主任,高一年級裴紹才、朱思敏主任及全體班主任,會同課題組全體成員及指導教師、青年教師和高一年級全體同學參加了結題報告會。
本次報告會共有20項課題結題,分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科技應用類和調查研究類四個會場同步進行。
人文薈萃,社科輝宏
人文社科類小課題結題報告會在報告廳舉行。深圳大學張祥云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宋如郊校長及深圳實驗學校田國生主任、李健主任擔任評委。康樂兒同學主持。
本組五項課題兼具人文、社會雙重屬性,研究過程、方法和內容、結果,既體現了小課題的科學認知引領作用,又提升了意識形態價值功能。
《紅樓夢》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著,文中的人物命運牽動著讀者的心,人物命運與其個人性格有著怎樣的關系呢?黃子真同學主持的《〈紅樓夢〉黛玉性格變化原因及對其命運的影響》課題,以人物性格與命運的關系為切入點,多角度剖析林黛玉性格,聯系中學生現狀,提出獨到見解。論文已由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收稿待刊。黃子真同學在課題研究基礎上,著22萬字《紅樓造夢局》一書解讀《紅樓夢》。黃貝寧、費玉琪等同學從語文學科學習中發現問題,做出大膽設想,以唐詩宋詞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學習序列性研究》課題。他們遵循研究范式,勇于突破,得出新穎結論。
在社會科學方面,包玉莉同學主持的《從大芬油畫村看深圳本土文化產業的發展》課題,從大芬油畫村實地考察開始,追溯大芬村發展歷程,多角度驗證了大芬油畫村對深圳本土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李美樺同學主持的課題小組,以傳統飲食服飾為切入點,通過《高中生對傳統衣食文化的認知調查》研究,為中華傳統文化全面傳播與發展提出更多建議。何梁瑾同學主持的《當代中學生的女性意識對比研究》課題緣起生活,以深圳、潮汕、井岡山三地中學生為主體,調研獲取數據,智能分析數據,得出翔實的研究結果。
張祥云教授、宋如郊校長分別對課題進行點評,稱贊同學們的科研素養。專家們一致認為,五項課題選題與學科教學和現實生活結合,極具研究價值;課題研究過程符合科研要求,兼具科學性;小課題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同學們對科研的認識,并在潛移默化中弘揚正確的意識。全體與會老師和同學加深了對探究性小課題項目的認識,為今后小課題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窮理盡性,探究自然
自然科學分會場設在小禮堂。南方科技大學王克東教授、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創新中心陶繼智主任擔任評委。徐樂章同學主持。
發現、觀察和推理、驗證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自然科學組五項課題均從學習、生活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入手,運用定量分析手段,驗證結論的科學性。
郭少鵬同學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完成了《直流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一般性關系探究實驗》課題,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有定量分析又有實驗驗證,提升了同學們對高中電學理論的認識。徐文浩、陳景浩等同學不滿足于書本上的乙酸乙酯制備方案,通過多次實驗提出了新方案,啟發了同學們的創新思維。陳桂銘同學提出用微波爐制備熒光碳量子點的方式,使得“高大上”的熒光碳量子點離我們更近了一步。陳恩正同學主持的《薄荷中主要成分的提取》課題,提取過程雖不是一帆風順,但課題組吸取經驗不斷改進,結果令人滿意,讓我們看到了窮理盡性、探究自然之精神。劉林深同學代表課題組匯報了《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研究》,提出了更加環保、經濟效益更高的電池回收方式。
王克東教授評價自然科學組課題,無不來源于學校學科教學和生活實際,選題新穎又貼近生活;研究過程以定量研究為主,注重科學實驗和觀察,用大量的數據證明了自己的邏輯推理;課題的成果達成了預設目標又能切實應用起來,具有切入小、用處大的特點。陶繼智主任則從高考清北招生體系的角度出發鼓勵在場的實驗學子向參與課題研究的同學學習,培養探究精神,走上更高舞臺。
科技創新,應用升級
科技應用分會場安排在310電腦教室。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副院長毛睿教授、深圳市青少年創新研究院吳慶元研究員擔任評委。程瀟驍同學主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當今社會愈加重視科技發展和創新。中學生將是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創新的主要動力,培育中學生科創精神和科技應用能力尤為重要。科技應用組課題應用前沿科技,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展現了我校學生科創實踐能力。
白發問題困擾著不同年齡段的白發人群,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馬梓誠等同學通過《何首烏涂抹在體表的黑發效果觀察研究》課題,開發傳統中藥新方法,力圖高效解決白發問題。張驁翔等同學將現在“火爆”的無人機更多應用于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應用無人機技術,提升生活品質。許胤哲同學從新能源汽車普及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開展《新能源汽車車位智能鎖的設計》課題研究,為提高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打響藍天保衛戰提供了技術支持。《真隨機數生成器的設計與制作》課題負責人彭浩然、組員張哲瑋同學,結合創客思想和工具,利用各類傳感器和Arduino開發平臺,編寫真隨機數生成算法,成功解決了計算機偽隨機數安全問題。該項研究成果已獲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廣東省二等獎、深圳市一等獎。《基于環境聲音的真隨機數發生器設計與應用》論文已被全國綜合性科技學術期刊《科技與創新》雜志錄用刊發。麥晉源同學主持的《無人機技術在3D建模領域的技術研究——以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校區3D模型制作為例》課題,應用無人機和3D模型技術,真實還原了我們美麗的高中部校園。
毛睿教授和吳慶元老師從課題選題、研究過程、成果應用及影響等方面評價了科技應用組五項課題。專家們指出,要注重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原創性;要更多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應用現代科技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擁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深入調查,細致研究
調查研究類課題結題報告會在綜合樓309室舉行。深圳教育報刊總社李青松總編輯、深圳市南山區教科研中心勞宏玲博士擔任評委。張寧同學主持。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的目的在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調查研究類小課題以調查為基礎,以研究為抓手,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本組的五項課題皆建立在對問題的充分調查基礎上,以科學的研究手段來分析、解決問題,得到了可供借鑒、服務生活的結論。
文驍同學通過調查校園氛圍對學生大學選擇影響,總結出多種升學影響因子,形成《學校的特點和氛圍對學生大學選擇的影響》課題成果,使同學們更加重視學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練思敏同學主持的《住宿制學校高中生睡眠質量調查分析與建議》課題,引起在場學生共鳴。調查顯示大部分住宿高中生睡眠質量堪憂。課題組通過對比、實驗、文獻檢索等方法提出改善住宿學生睡眠質量建議。共享單車是2017年熱點事物,針對這一新興事物的發展,陳奕荃同學主持的課題組對共享單車儲物籃放置物品不方便的問題提出改良方案,完成《共享單車使用情況調查與改良方案的設計》課題。鄧惠丹同學主持的《共享單車的生命歷程》課題,通過實地考察、調查問卷等方式讓同學們更加關注共享單車損壞問題,對共享單車生產企業提出有益建議,產生一定社會影響。基于課題研究成果的《單車的“命運”系于企業、消費者和政府的協同共享——基于深圳地區的共享單車“生命”歷程的調查》論文由國家級經濟類學術期刊《全國流通經濟》雜志刊發。周婉蕓同學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開展《學校男女洗手間分配比例研究》,在她的主持帶領下,課題組成員廣泛收集素材,利用計算機建模對學生如廁行為進行模擬,為解決校園男女洗手間排隊問題提供建設性方案和有效佐證數據。其專業嚴謹的調查研究讓在場觀眾為之贊嘆。該課題組研究成果《以計算機模擬法解決中學洗手間排隊問題初探》論文將由核心期刊《江西教育》刊發。
兩位專家評委對課題研究給予充分肯定。李青松總編輯認為,調查研究是一個充滿艱難險阻的過程,但正是在這個困難的過程中,參與成員會得到快速的成長并擁有更加豐富的人生經歷;勞宏玲博士贊揚實驗學子的研究課題生活氣息濃,調查研究細致、嚴謹,解決問題的建議方案意義深遠。課題組結題報告陳述精彩,專家評價客觀,指導到位,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收獲頗豐。
小課題,大智慧
深圳實驗學校高部2017年深圳市中小學生探究性小課題結題報告會充分展現實驗學子專業的研究能力和超強的表達能力,得到知名大學教授、市區教科研專家的一致好評。縱觀四個會場,20項學生探究性小課題,選題源自生產生活實踐,切入點低,針對性強,視角新穎,課題研究挖掘深,應用性強,借鑒性高。高中部20項學生探究性小課題的研究成果頗豐,除研究報告外,出版發行專著1部,核心期刊論文4篇,省市科技創新大賽獲獎2項,實物類科技作品3件。
深圳實驗學校一貫注重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培養,堅持做真實的教育,追求學生的長遠發展,倡導“認真做事,琢磨窮理”。學生探究性小課題研究項目實施,成為我校貫徹新高考新課程理念,提升校本教研,轉變教學模式,改善學生學習的有效路徑之一。(文/教學科研處 圖/王海峰)
附: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2017年深圳市中小學生探究性小課題項目信息及分組
結題匯總表
總序 | 組序 | 課題名稱 | 主持人 | 指導老師 |
1 | A1 | 《紅樓夢》黛玉性格變化原因及其對命運影響 | 黃子真 | 吳平波 |
2 | A2 | 從大芬油畫村看深圳本土文化的發展 | 包玉莉 | 杜紅剛 |
3 | A3 | 深圳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調查 | 李美樺 | 韋單丹 |
4 | A4 | 當代中學生的女性意識對比研究(以深圳、潮汕、井岡山為例) | 何梁瑾 | 於勝成 |
5 | A5 | 高中語文古詩文學習序列性研究 | 費玉琪 | 焦銳男 |
6 | B1 | 直流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在不同電路中一般性關系探究 | 郭少鵬 | 樊志偉 |
7 | B2 | 制備乙酸乙酯的適宜反應條件及在不同pH下乙酸乙酯水解程度的探究 | 徐文浩 | 周雪瓊 鐘悅 |
8 | B3 | 熒光碳量子點的中學實驗室制法及其應用研究 | 陳桂銘 | 林進太 李震宇 王前明 |
9 | B4 | 薄荷中主要成分的提取 | 陳恩正 | 江宏生 周雪瓊 |
10 | B5 | 廢舊電池的回收方法和利用研究 | 劉林深 | 江宏生 |
11 | C1 | 何首烏涂抹在體表的黒發效果觀察研究 | 馬梓誠 | 韓前良 |
12 | C2 | 穿越競技無人機物品抓取器設計與制作 | 張驁翔 | 劉焱鋒 |
13 | C3 | 新能源汽車車位智能鎖的設計 | 許胤哲 | 樊志偉 |
14 | C4 | 真隨機數生成器的設計與制作 | 彭浩然 | 劉焱鋒 |
15 | C5 | 無人機技術在3D建模領域的應用研究——以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校區3D模型制作為例 | 麥晉源 | 鮑方遒 |
16 | D1 | 學校的特點和氛圍對學生大學選擇的影響 | 文驍 | 俞國雄 李新林 |
17 | D2 | 住宿制學校高中生睡眠質量調查分析與建議 | 練思敏 | 許耿輝 |
18 | D3 | 共享單車使用情況調查與改良方案的設計 | 陳奕荃 | 朱文輝 |
19 | D4 | 共享單車的生命歷程 | 鄧惠丹 | 吳平波 |
20 | D5 | 學校男女洗手間分配比例研究 | 周婉蕓 | 於勝成 |